冷却塔吸垢器的除垢效果受设备类型、结垢程度、使用场景等多种因素影响,不同技术原理的吸垢器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的效果差异较大。以下从设备分类、工作原理、效果特点、适用场景等方面详细分析:

-
原理:通过机械刮擦、高压水流冲击或旋转刷头直接剥离附着在冷却塔填料、管道表面的垢层,类似 “物理打磨”。
-
典型设备:
-
自动旋转式刮垢器:安装在冷却塔内部,通过电机驱动刷头旋转,刮除填料表面的水垢或淤泥。
-
高压水枪式吸垢器:外接高压水泵,利用水流冲击力剥离硬垢。
-
除垢效果:
-
优点:对疏松型水垢(如初期形成的碳酸钙垢)、淤泥、藻类等清除效果明显,可快速去除可见垢层。
-
局限性:对坚硬的老垢(如沉积多年的硫酸钙垢)或附着牢固的生物垢效果有限,可能需要多次作业;对管道内壁等隐蔽位置难以完全覆盖。
-
原理:通过电磁线圈或电子脉冲产生交变电磁场,作用于水流,使水中的钙镁离子结晶形态改变,不易沉积成垢,同时对已形成的垢层产生 “松动” 效果。
-
典型设备:
-
电磁除垢仪:安装在冷却塔循环水管路上,通过磁场影响水的物理性质。
-
电子脉冲除垢器:发射高频电脉冲,干扰水垢晶体生长。
-
除垢效果:
-
优点:属于 “防垢 + 辅助除垢”,对新垢预防效果较好,可抑制 80% 以上的结垢倾向;无化学添加,环保性强。
-
局限性:对已形成的厚垢清除效率低,通常需要配合机械清洗;效果受水质(如硬度、电导率)影响较大,高硬度水质中效果可能下降。
-
原理:通过自动投加装置向循环水中注入阻垢剂、分散剂等化学药剂,与钙镁离子反应生成可溶性物质,或阻止水垢晶体聚集。
-
典型设备:
-
除垢效果:
-
优点:对各类水垢(包括硬垢)均有较强的溶解和分散能力,除垢彻底,适用于结垢严重的系统。
-
局限性:需持续消耗药剂,运行成本较高;药剂可能对设备材质有腐蚀性,需控制浓度;废水排放可能涉及环保处理问题。
-
原理:利用超声波在水中产生的空化效应,使水垢晶体结构破裂,逐渐分解成细小颗粒随水流排出。
-
除垢效果:
-
优点:对管道内壁、换热器等复杂结构的垢层有一定清除作用,可在不停机状态下使用。
-
局限性:作用范围有限(受超声波传播距离影响),大功率设备成本较高,中小型冷却塔中应用较少。
因素 |
对效果的影响 |
结垢类型与厚度 |
- 疏松型水垢(如碳酸盐垢)易清除,硬垢(硫酸盐、硅酸盐垢)难清除;
- 垢层厚度>5mm 时,物理型设备可能需要多次作业,化学法更有效。 |
设备安装位置 |
- 电磁 / 电子除垢器需安装在循环水主管道,确保水流完全经过磁场或电场;
- 机械吸垢器需贴近结垢表面(如填料层),否则影响接触效率。 |
水质条件 |
- 高硬度(钙镁离子浓度>300mg/L)、高浊度水质会降低电磁类设备效果,需配合预处理;
- 化学药剂效果受 pH 值、水温影响(如阻垢剂在 60℃以上效率下降)。 |
运行维护频率 |
- 物理型设备需定期清理刷头或滤网,避免堵塞;
- 化学加药需定期监测水质指标(如电导率、药剂浓度),调整投加量。 |
除垢方式 |
清除效率(新垢) |
清除效率(老垢) |
成本(万元 / 年,1000m³ 冷却塔) |
适用场景 |
物理机械清洗 |
70%-90% |
40%-60% |
0.5-1.2 |
结垢初期、中小型冷却塔、环保要求高 |
电磁 / 电子除垢 |
60%-80%(预防) |
20%-30%(清除) |
0.8-1.5(设备 + 维护) |
结垢预防、无法停机清洗的系统 |
化学加药除垢 |
90% 以上 |
80% 以上 |
1.5-3.0 |
结垢严重、大型工业冷却塔 |
超声波除垢 |
50%-70% |
30%-40% |
2.0-4.0 |
管道 / 换热器精密除垢、高端系统 |
-
轻度结垢(垢层<2mm):优先选择电磁 / 电子除垢器 + 定期机械冲洗,成本低且环保,可预防结垢加重。
-
中度结垢(2-5mm):物理机械吸垢器(如高压水枪 + 旋转刷头)配合少量化学药剂,快速清除可见垢层,同时抑制再生。
-
重度结垢(>5mm):化学加药除垢器为主,配合停机机械清洗,彻底清除老垢,但需注意药剂浓度控制和废水处理。
-
长期维护:无论哪种吸垢器,均需结合水质软化处理(如添加软水剂)、定期排污(降低离子浓度),以提高除垢效率并延长设备寿命。